关羽死了,曹操笑了,司马懿却皱眉了——看三个大佬如何演绎一场“头颅外交”_孙权_东吴_荆州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 浏览次数:130

在三国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里,有一幕总让人扼腕叹息——关羽败走麦城,英勇一生,到头来却困死在绝境之中。他的头颅被东吴的孙权送到了曹操的案前,而曹操只说了十个字,司马懿则回了一句九字评语。这十与九,不只是字数的区别,而是两种谋略、两种心境的交锋。

时间倒回到建安二十四年,也就是公元219年。那年关羽北伐如虹,水淹于禁七军,声震华夏,一度让整个北方都跟着颤了几颤。曹操更是吓得打算迁都避风头。若不是司马懿和蒋济苦口婆心,真说不定曹老板当年就把都城搬去了许昌。

司马懿的建议干净利落:既然打不过关羽,那就找人帮我们打。于是,曹操暗中与东吴搭上线,承诺割江南给孙权作为回报,条件就是你,动手——偷袭关羽后方,搞掉荆州。

展开剩余76%

说来也巧,孙权早就窝着一肚子火。想当年他厚着脸皮提亲,让自己儿子娶关羽的女儿,结果被关羽一句臭骂怼了回来。后来关羽攻樊城时,又骂东吴援兵迟到,顺嘴还送了个“狢子敢尔”的称号。这“狢子”在当时可是对江东人的一种侮辱性地域黑,差不多就是“你这南蛮子也敢?”的意思。

这仇,这怨,加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,孙权毫不犹豫地来了个“白衣渡江”。吕蒙带着一群假扮成商人的东吴士兵,悄无声息地顺江而上,一夜之间,荆州城破。

更要命的是,关羽平日亲兵如子,却对文官将领不假辞色。守荆州的糜芳、傅士仁早就心存不满,这会儿倒好,直接投降,连打都懒得打一下。荆州失守,关羽腹背受敌,只得带着儿子关平突围,终究走投无路,落入东吴之手,命丧麦城。

孙权虽痛恨关羽,但杀了人以后,他并没有选择偷偷处理,而是把关羽的头颅亲手送去了曹操的大本营。这份“见面礼”一到,曹操一看,拍案而起,笑了:“云长已死,吾夜眠贴席矣!”可算睡个安稳觉了。

曹操的情绪其实也不难理解。他对关羽的感情,简直就是从“真爱粉”到“防火防盗防关羽”的转变。最初在温酒斩华雄那一战,曹操就被关羽惊艳了,后来更是礼遇有加,封官送金送美女,恨不得把自家闺女都送过去。

关羽虽感恩,但心在刘备那头,立誓报恩后走人,还真说到做到。临走前还顺带帮曹操斩了颜良文丑,救了白马之围,这才被封为汉寿亭侯。离开时,曹操感慨万千,说:“来去分明,真丈夫也。”

可惜这份欣赏,在关羽声威日隆之后,转成了惧意。他曾对人说:“关羽若不除,迟早成大患。”如今听说关羽死了,真是喜从天降。

但就在曹操欣喜若狂时,司马懿却是眉头紧锁。他只淡淡说了九个字:“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。”点破孙权的如意算盘。

孙权不是真的想讨好曹操,他这是往人家屋里扔了个火药桶。他知道刘备为兄弟报仇心切,若能把关羽之死栽在曹操头上,蜀汉的报复火焰就能顺理成章烧向曹魏——自己正好躲在一边看戏。

司马懿一语中的,曹操这才意识到这人头是个烫手山芋,若不处理好,就是给自己引火烧身。于是采纳司马懿的建议,命人以沉香木续体,择地厚葬关羽,并撰写祭文,言辞恳切,表明敬重其忠义,同时还郑重声明:“将军为吴贼所害。”

一招“高规格悼念”,曹操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,顺势又捧了自己一波“英雄惜英雄”的人设。就这样,孙权不仅背了黑锅,还给曹操做了嫁衣。

历史真相如何?史书未必记得这么细。但从《三国演义》的这番描绘来看,这一头一尾,曹操的十字喜语、司马懿的九字警语,像极了两个时代的缩影——一个情绪用事,一个谋算深远。

你觉得呢?如果你是曹操,收到关羽的头颅,是该喜笑颜开,还是得坐下来,先想清楚这是不是个“局”?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